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
旋转电极(RDE)原理及应用
1.旋转电极概述
旋转圆盘电极(RDE)或旋转圆盘圆环电极(RRDE)通常与电化学工作站联用,广泛用于化学电源、电镀、金属腐蚀等应用领域和电化学技术研究。典型
应用包括: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及评价;锂空气电池研究;电化学动力学研究;氧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氢析出反应(HER)、二氧化碳
电还原反应(CO2RR)研究;缓蚀剂评价及研究;金属材料腐蚀电位研究等。
旋转电极的特点:(1)电极旋转可以使溶液形成强制对流,提高传质速度;(2)传质速度(扩散层厚度)可以通过电极转速来控制;(3)电流密度分布均匀;
(4)用于较快反应速度的测试。
2旋转电极的原理
在1942年,Levich根据流动动力学原理首次提出RDE(rotatingdiskelectrode)理论,引起电化学界广泛注意。1949年,Siver和Kabaonv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个理论,
并在几年之后获得了实际应用。它克服了静止电极和经典的振动线电极存在的某些缺点,使电化学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通常平面电极上的电流是不均匀的而且水
溶液中的传质速度也比较小。为了研究电极表面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减少或消除扩散层等因素的影响,电化学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各种电极和搅拌的方式,开发出了
一种高速旋转的电极,由于这种电极的端面像一个盘,所以也叫旋转圆盘电极。
旋转圆盘电极与传统固体静电极的对比
RDE电极结构示意图
及电极附近液体流动轨迹示意图
1.由于流体的粘滞阻力,非常靠近电极表面的一层液体,没有参与强制对流,而是类似于被“粘”在电极上,随电极转动;2.粘滞层的
传质还是通过扩散传质;3.粘滞层的厚度随着转速而改变,转速越高,厚度越薄。
3 旋转电极动力学
设电极反应为简单电荷传输,用以下反应式表示:
式中OO、OS和RS、RO分别表示溶液本体和电极表面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增大搅拌速度总可增大电极反应速度。
1、当电极反应为纯扩散步骤控制时,电化学步骤处于平衡状态,即电极反应式可逆的。电极表面上的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遵守Nernst公式。在恒电势条件下COS,CRS和( COO -COS)、( CRO-CRS)均不受转速的影响,ld、lc与ω-1/2之间或者IIc、IId与ω-1/2之间均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关系。
2、电极反应受混合步骤控制时,电化学为不可逆或部分可逆。由于化学平衡被破坏,因此Nernst公式不适合处理这类问题。在恒电势条件下,电极表面上反应粒子浓度将受到电极转速变化的影响,但利用旋转电极上的Id、Ic,可方便地校正浓度极化的影响。在不可逆条件下应有Ic=nFk COS, Ik=nFk COO(称为动力学电流密度)。
极限扩散电流id
极限电流与RDE不同转速下的动力学关系图
4旋转电极在ORR中的应用
4.1ORR动力学求算Cheng等[1]设计合成了一种N、P共掺杂的缺陷碳纳米片(N,P-DC),并用于锚定酞菁铁形成FePc@N,P-DC复合催化剂。如图4所
示,碳的缺陷位增强了Fe中心的高自旋状态,使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半波电位高达0.903V,起始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均高
于商业Pt/C,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几种催化剂在O2饱和0.1MKOH中的线性伏安扫描曲线,转速1600rpm;(b)对应的Tafel斜率推导过程:根据K-L方程(校正传质)求算动力学电流(iK);把iK对
催化剂载量/活化面积归一化,求得质量比活性(jm)或面积比活性(jk);这两项参数可用来比较不同催化剂的活性;把jm或jk取对数,再对电位做Tafel图,通过
Tafel斜率和截距进一步计算传递系数,交换电流密度。
4.2活性评价Han等[2] 设计在ZIF-8生长过程中嵌入Fe-Phen,惰性气氛高温热解后可获得Fe-Nx-C单原子催化剂,如图5所示在氧还原反应中的半波电位为0.91V,远高于商业Pt/C(0.82V)。Fe-Nx-C用于锌空电池的阴极,同样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Fe-Nx-C和Pt/C催化剂在O2饱和0.1 M KOH中的ORR极化曲线
转速为1600 rpm,扫描速率为5 mV s−1
关于电流密度需要注意的是:
极化曲线用电极几何面积归一化,不同催化剂应该可以达到相同的极限电流;
计算jk要先算ik,再用电极活化面积来归一化;
催化活性的比较,要取纯电化学控制区,或者混合控制区的数据,不能使用极限电流;
由于传质影响大,所区电位区间对应的电流与极限电流接近时,极小的测量误差也会引起较大的结果差异。因此使用K-L方程进行计算时,最好电位能高于E1/2。
4.3氧还原的选择性(H2O2产率)
Gong等通过电纺丝结合再经钴掺杂获得LaMn0.7Co0.3O3-x催化剂,优化后的LMC-800具有分层多孔纳米管结构,表现出良好的ORR/OER性能。如图7所示,RRDE计算表明该催化剂在ORR过程中平均转移电子数为3.8,接近四电子反应。这是由于高比表面积和一维纳米结构利于O2快速扩散,促进电解液的渗透,改善电子转移过程。
Pt单原子催化剂能够使O2电催化还原发生两电子过程而生成H2O2,尤其是具有高浓度的Pt单原子催化剂有望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超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从而使电催化合成H2O2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团队[5]制备的催化剂在H2O2电合成反应中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与活性,如图8所示,在O2饱和的0.1MHClO4溶液中,h-Pt1-CuSx催化剂能在0.05-0.7V(vs.RHE)范围内以高达92%-96%的选择率将O2还原为H2O2,构筑的电解池能达到546±30molkgcat-1h-1的H2O2产率。
几种催化剂在RRDE上的线性扫描伏安曲线,
对应的 H2O2选择性
旋转电极在电化学中的其他应用近年来,酸性镀铜液中加速剂、抑制剂、整平剂等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机制已经被大量研究。而且镀液流动方式对电镀速率与镀层均匀性影响较大,尤其是不同对流方式下,整平剂的吸附状态会影响镀层性能。旋转圆盘电极同样可用以模拟镀液不同对流条件下金属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进而分析电沉积过程中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分析了RDE不同转速下电解池内的镀液流场分布、电极表面铜离子浓度分布、扩散层分布与电流密度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RDE转速会影响电解池内镀液的流动,在电极附近形成稳定的流体边界层和扩散层。RDE在高速旋转时,电极表面除边缘外电流密度分布均匀,电沉积时在电极表面可得到均匀的电镀层。用于分析生产线电镀铜过程,有助于电镀铜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上一篇:感光胶可以用超声波喷涂
- 下一篇:超声喷涂用于医疗编织支架